全球化进程中的非洲华侨华人:历史概览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4-21   浏览次数:74

48日晚,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第164期暨世界华侨华人专题第2讲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教授开讲。李教授以“全球化进程中非洲华侨华人”为题,讲述了非洲华侨华人的历史和现状,并在讲座辅以很多生动的案例。李教授曾在多伦多大学获博士学位,学贯中西,在讲座中他为我们带来不少西方国家对非洲华人华侨的观点,展现出独特的国际视角。

李教授从非洲华侨华人的先驱讲起。通过PPT,他向我们展示了有“长颈鹿”的汉石画、存在类似中国南方斗笠的南非早期岩画等早期交往的物证的图片,亦引用了古籍中古代阿拉伯学者伊德里斯关于中国人将他们在印度洋上的贸易基地迁到桑给巴尔的观点。李教授介绍,早期非洲华人华侨主要是流放者、契约劳工和自由移民。他对其中的“契约劳工”的说法感到不满,契约本该是出于劳工自愿,可事实上他们大都是被骗去的。

随后李教授讲述了早期中国移民的最后去向、在当地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以及他们融入社会的过程,其间引述的大量例子,或来自于国内外报刊文献,或来自他亲自采访调查。我们在更全面、清晰地了解非洲华侨华人情况的同时,更为李教授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感到钦佩。非洲华人融入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基本的为生存而奋斗,到建立物质基础,进而适应当地社会,最终融入当地社会。这期间有许多被歧视的辛酸,但更有民主抵抗运动的执着。李教授提到周贵和的故事让在座的师生大为感动。1908年前后,肯尼亚政府决定重新登记亚裔移民,所有亚裔移民都需要押手印,这带有侮辱性的政策引起亚裔极大的不满,印度人和华人于是掀起一场轰轰烈烈地抵制运动。当时有个叫做周贵和的华人由于生活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并不知道这场运动,于是在他的主人的强烈要求下押了手印。当他后来得知华人的抵制运动后,竟羞愧而死,留下一封感人肺腑的遗书。

新时期,越来越多中国人前往非洲创业。虽然非洲国家依然有些压制中国人的政策,但李教授认为,这种现象反映出华人华侨的存在对非洲当地资源构成了竞争,而非洲国家政府对本国公民的保护也体现出它们是一个负责人的国家。他还提出一个独特的观点:中非间的问题不怕多,因为没有交流就没有问题。交流越深入,发现的问题就越多;而每解决一个问题,双方的关系就越推进一步。

李安山教授以他融汇中西的渊博学识、敢于寂寞的潜心研究、不辞辛劳地实地考察,让同学们重新认识非洲的华人华侨之今昔。而他将华人华侨研究与国际关系相结合,更增加了其研究的深刻性和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