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帆 东南亚的中国新移民及其影响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4-21   浏览次数:294

【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改善,尤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又有一批中国公民以各种方式移民东南亚在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支那地区等国,一个庞大的中国新移民群体正在逐渐兴起。这一群体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给当地华社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的同时,又造成了一些负面的社会问题,并且很可能对东南亚业已落地生根的华人带来巨大的、但依然未知的潜在影响,诸如“再华化”。他们既可能拓展中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又可能对中国的外交与侨务政策提出新的挑战。

New Chinese Migrants in Southeast Asia and its Significance

Dai Fan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Keywords: Southeast Asia; New Chinese Migrants; Challenge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as well as the launch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since the late 1970s,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citizens have emigrated to Southeast Asia countries such as Malaysia, Philippine, Thailand,Singapore and Indochina areas. The impacts this group take can be found in many fields. Firstly, it supply new blood to the already stable local Chinese society and probably presents huge potential but still unknown influences to Chinese in this area who are trying to inegrate into mainstream society over the past decades, that is Re-sinonization, while it also caused some negtive social issues. Secondly, as a group who is inclined to China, new Chinese migrants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Chin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wer in this region, but also probably challenges Chinas foreign policy and overseas Chinese policy.

自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改善,尤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内地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发展,一大批中国人陆续以各种方式来到东南亚各国。这些中国新移民除了家庭团聚移民之外,还有投资移民、跨越边境的贸易商和小商贩,甚至还包括大量非法移民。尤其是在与中国接壤的印度支那地区及缅甸,大量中国公民越过陆地边界南下,三十年来在这些国家形成了庞大的新移民群体。这一群体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对当地华人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不管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对中国政府的外交与侨务构成新的挑战,甚至开始影响当地国的政治和经济。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黄朝瀚教授认为,一方面,全球化推动了跨越国境的人口流动,大量人口离开自己的国家到他国经商、旅游、学习,甚至定居,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崛起,这给海外华侨华人带来了文化上的复兴,甚至促使他们开始寻找新的文化认同。本研究将在对东南亚的中国新移民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这一群体在东南亚的存在意义及其可能的影响。

一、印支三国与缅甸的中国新移民

(一)越南的中国新移民

由于历史原因,越南的华侨华人问题较该地区的其他国家更为敏感,但自21世纪以来,随着双边经济关系的加强,也出于发展自己自身经济的需要,越南自2005年放宽了对中国游客的限制,同时注重发挥华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994年以来,胡志明市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华文版加强了对华人的宣传。1994年春节华人聚会有越共中央顾问阮文灵、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志明市市委书记武尘志等出席。阮文灵在讲话中除赞扬越中友谊及华人的贡献外还呼吁海外华人重返越南经营企业宣布华人和越人一样都可拥有财产所有权1995年志明市华人春节聚会时,阮文灵还表示“华人为抗法抗美做出了贡献目前又为革新事业出力。华人有两个祖国一个是越南祖国一个是祖籍的社会主义中国越南希望更多的优秀华人加入越南共产党这一切很可能改善了华人在越南的生存环境,并为中国新移民的流动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尽管有学者指出越南的中国新移民可能达10-15万之多,但实际上中国新移民很可能主要集中在越南北部与中国陆地相邻的边境地带,在其他城市如胡志明市、海防市等地,新移民很可能非常少见。由此可推断,越南国内对华人在结社和政治方面的限制依然存在。另外,尽管近些年来中国对越南的投资日益扩大,并且这些投资带动了中国工人的进入,但目前中国对越南的投资依然非常有限,考虑到越南较低的工资水平,其外来移民很可能仍然以柬埔寨和老挝移民为主,对中国公民缺乏吸引力。2009年,越南政府估计,在其国内大约有5万多名外国工人,其中持有效工作许可的人不到一半,这些人当中肯定包括中国人,但更多应该来自更为贫困的柬埔寨和老挝。因此,很可能现阶段越南的中国新移民多为云南广西、两省居民,其职业以小商贩或者跨境贸易为主。这样,中国新移民对越南社会所能产生的影响就非常有限。考虑到中国和越南在历史上的纷争、中越两国在南中国海上的争端,以及越南对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抗拒,越南政府很可能对中国新移民在本国的持续发展保持警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化方面,中国侨务政策在越南发挥影响的空间就非常有限,充其量只能在经济与贸易方面有所作为。

(二)柬埔寨、老挝的中国新移民

相比之下,柬埔寨和老挝的中国新移民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经济活动与经济影响力上都更为活跃和重要。相比中国国内太多的竞争,很多中国人更愿意到国外即使是较中国贫困的地方去寻找机会。而在诸如柬埔寨和老挝这样的国家,因其管理不规范----甚至为腐败提供了土壤,对中国新移民而言,这些地方都充满着成功的机会。和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波中国移民来源更为广泛,一些人依然并不富有,但有很大一部分人已经相当富有和成功,因此他们的跨国流动还给当地带来了资金、技术。伴随着中国投资和商品而来的,当然就是大量中国新移民。比如2007年8月,老挝最新最大的购物中心三江购物中心正式开业,该中心即是由中国人进行投资的。在类似的购物中心里,几乎所有的货物都来自中国,从廉价的电子产品到盗版DVD光盘,这些中心同时也成为中国商人和新移民聚集地。

与经济关系相伴随的是中国影响力的增加。如苏州大学即将在老挝设立分校,在老挝首都万象的寮都公学,其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大部分去中国留学。不过,迄今为止,老挝还没有一份中文报纸。

柬埔寨的情况与此类似。自2004年柬埔寨投资局放宽了对外国投资的限制以来,大量中国投资涌入,从服装业、能源业、制造业到酒店行业,到处都充满着中国人的身影。中国的贸易和投资还带来了大量移民,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到处都是的中国人餐馆,主要道路两侧商店的中文标识甚至比高棉语都要大。有人认为,柬埔寨首都正在成为中国的卡萨布兰卡。

观察人士认为在柬埔寨的中国移民在5-30万之间,确切数字无人知道,此外,也包括为数众多的非法移民。如在1999年8月,柬埔寨警方在金边逮捕225名非法移民,包括222名中国人和3名越南人,其中只有5名持有护照。

自90年代以来,柬埔寨华社开始复苏,华人社团陆续成立。如1990年12月成立的柬埔寨华人理事会、1993年1月成立的柬埔寨潮州会馆、1992年8月成立的柬埔寨海南同乡会、1993年1月成立的柬埔寨广肇会馆、1993年3月成立的柬埔寨福建会馆、1993年8月成立的柬埔寨客属会馆等等,这些团体基本而言都属于老移民社团,并且开始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如2008年为中国南方的雪灾捐款。相比之下,新移民似乎仍然只关注商业领域,并且与老一代华人的关系远谈不上和谐,甚至存在分歧。根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现在柬埔寨有东南亚地区最好的华文教育课程。无论是社团的成立,还是华文教育的兴盛,一方面自然说明了华人社会在某种程度的复兴,但同时肯定也反映了柬埔寨政府与中国关系的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移民、中国对柬埔寨的经济援助,以及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已经在某些方面引起了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怀疑。反对党桑兰西党的议会成员Eng Chhay认为:“中国的大度是为了压(柬埔寨)政府遵循(中国的)意识形态”。批评者抱怨说,北京的友好关系让中国在柬埔寨的活动不受拘束。例如,中国警方采取联合行动来逮捕和遣返在柬埔寨的中国罪犯,而没有遵循柬埔寨的引渡程序和司法程序。

(三)缅甸的中国新移民

由于缅甸与中国接壤,以及中缅边境大量跨境民族的存在,甚至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很难对缅甸的中国新移民在数量和结构上做出非常准确的估计。不过,由于中国在缅甸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是缅甸的原材料,包括木材、黄金和宝石的最大消费国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商品的庞大出口市场,由于交通的便利,在经贸关系的带动之下,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来到缅甸经商和定居却是个事实。据说在过去十多年里,已经有100万中国新移民来到缅甸,并且改变了缅甸北部地区的人口结构。

这些中国新移民主要分布在仰光和曼德勒,以及缅甸北部的腊戍(Lashio)和穆塞(Muse)。随着中国商业影响力的增加,中国文化对曼德勒的影响在稳步增长。在曼德勒市中心,中式的建筑随处可见,中国的风俗习惯开始在当地流行,中国人的节日甚至出现在当地城市的文化活动中,紧挨着华人寺庙的就是中国人拥有的购物中心,与中国移民通婚的缅甸妇女也日渐增多。

当地的中国城充斥着大量来自中国的货物,如建材、服装、家居用品、塑料、电子、摩托车、零部件等。另外,这些中国新移民深入当地经济的各个领域,如酒店、宾馆、餐馆和小生意,在当地社会的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说中国新移民控制了腊戍和穆塞地区的零售业、宾馆业和餐馆业。

中国新移民在缅甸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中缅关系。尽管缅甸政府对华人和印度人的公民身份施以严格的法律限制,只给外国公民发放短期签证Foreign Resident Card至今也没有放开华文教育,但毕竟缅甸政府无论在发展国内经济,还是摆脱国际孤立地位,都亟需中国的扶持与帮助,因此实际上对华文教育的发展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默认态度,这就为中国方面开展侨务,支持缅甸的华文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但是大量流入缅甸的中国居民还是在某些地域引起了当地国民的不满。一些当地居民担心中国的影响力过于强大,认为军政府要对此负责,因为政府没有对中国移民实行配额管理。另一方面,因为国内脆弱的政治结构,或者出于平衡地区力量的考虑----如与中国印度的关系,军政府很可能会重新考虑对华关系,以平息国内某些人士的不满,这就潜在了缅甸政府对新移民实施严厉限制的风险的可能性。

    

二、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中国新移民

  (一)泰国的中国新移民

由于泰国早期华人移民以潮汕人为主,因此自70年代以来大量移居泰国的新移民中,潮汕人依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由于泰国政府放宽对中国公民的入境限制,随着双边贸易与经济关系的发展,大量小商贩和投资商南下泰国谋生。此外,泰国市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也带动大量中国工人前来务工,其中包括部分非法劳工、性工作者等等。仅在2001年,合法进入泰国的中国人中,就有12000人没有回去。再加上经过陆地非法进入的,其人数只能更多。 

此外,泰国政府在2002年推出“长期居留旅游计划”,目的是吸引日本退休老人到泰国旅游、居留,充分使用泰国的休闲和医疗设施。为此泰国政府放宽签证制度,给予申请居留三个月以上的日本老人一次一年的签证,可以续签。日本老人只要年龄在50周岁以上,没有犯罪记录,不是泰国禁止入境的有关疾病的患者,都可以到泰国安度晚年。条件是申请者要有相当于80万泰铢的存款,或者是能拿出每月收入不低于6.5万铢的证明文件,并且不能在泰国工作。在旅行社的帮助下,一些中国人也通过同样的方式来到泰国,并且带动大量家庭移民。

由于泰国社会相对宽松的环境,泰国华人在当地社会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及华人社会所具有的血缘、乡缘和地缘等优势,三十年来,一个庞大的新移民社会已经在泰国形成,其人数大致在30-35万之间,他们开始组成自己独立的社团,对泰国社会和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泰国北部一些省份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中文标识,很多本地学生们放下英语和日语转而学习中文。当地人开始担心中国移民可能会控制泰国经济的某些部门。泰国社会发展和人类安全部的官员说,不仅城市居民而且山区的居民也开始担心中国移民的影响,甚至出现了轻度的抵制。不过总的来说,泰国政府更为关注的是如何控制越过边境而来的缅甸人、柬埔寨人和老挝人。也许因为大多数中国商人并没有和泰国的穷人发生竞争并且形成影响力,从而避免官方的注意。另外,泰国繁荣的经济亟需熟练劳工,受过教育的中国移民正好填补了空缺,并且缓解工资上涨的压力。

新移民也给当地华人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由于新移民的不断涌入,泰国华文报纸的销量出现较大的增长,而为了迎合新移民的需要,这些华文报纸开始和中国国内的媒体合作,并更加关注中国国内事务,乃至在版面设计上由竖排改为横排。由泰国《中华日报》创办的《中华青年报》,更采用简体字排版印刷,首开泰国华文报先河,同时还在报纸上开辟学习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栏。此外,泰国华人还于2005年成立首家中文电视台。在中泰两国政府的共同支持下,该电视台改为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TCCTV),并于20092月正式开播,成为全东南亚唯一以中文、泰文两国语言播放的电视媒体。

此外,中国新移民本身也给当地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诸如非法滞留、商品走私、绑架勒索、毒品走私等等,影响了泰国社会对新移民群体的观感,并造成老一代华人对新移民的偏见与不满。

(二)马来西亚的中国新移民

马来西亚的中国移民以非法为主,如非法劳务人员、零售小商贩、性工作者等等。据马来西亚政府在2005年公布的数据,大约有5万名中国大陆游客入境大马后逾期逗留2002年在53万来马来西亚的中国人中,只有36万人回国。2003年50万前来马来西亚的中国游客中,其中大约三之分一的人没有离开。

合法的中国移民则主要是婚姻家庭移民和投资移民。不过,尽管根据马来西亚移民法令,外籍妻子在居留满7年后,即可申请永久居留证,但是一些与马国公民结婚的中国女性却无法获得马国永久居留证。此外,马来西亚旅游部在1996年开始推出“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计划”,以吸引外国投资,从而带动了部分中国新移民。截至到2010年4月,总共有2344名中国公民通过此计划移民到马来西亚,居所有国家之首,台湾则有622名。随着马来西亚政府对该计划的调整,即允许50岁及以上的申请人在马来西亚寻找工作并申请工作许可证,这意味着原本被严格禁止的打工政策开始松动;申请人的随行子女从原来的18岁变更为21岁,若主申请人父母的年龄超过60岁,也可以随申请人一起申请;配偶是马来西亚国籍的申请人也被获准申请;凡持有马来西亚房屋买卖合同或者租赁合同的申请人可以同时具有马来西亚永久居住地址的申请马来西亚长期居留临时身份证等,很可能会有更多的中国移民通过此途径取得马国合法身份。

由于一些中国女性在马来西亚从事色情业,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另外在马国还存在为数不少的中国非法劳务人员,马来西亚的一些新闻媒体大肆渲染中国的非法移民问题,并将马来西亚的社会治安威胁嫁祸于中国的非法移民。但是当地华人大多对新移民报以同情的心理,一些华人政党如马华公会甚至出手帮助陷入困境的非法移民。而且因为中国商品价格便宜,普通华人也乐于买中国小商贩卖的中国货物。

考虑到马来西亚华人庞大的人口及其不断下降的人口比例,稳定流入且有序发展的中国新移民很可能更加符合马华社会的利益。而目前马来西亚华人依然保留有非常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和中华文化,这些都是中国开展侨务工作的基础。自从90年代中马关系改善以来,双边关系中华人问题的敏感性大幅下降,这赋予了中国外交以及侨务政策以更多的空间。中国能够在华文教育领域推行更加积极的政策,而马华社会也能够在促进中国的海外利益上扮演更为有效的角色。

3.菲律宾的中国新移民

菲律宾的中国新移民也大致包括非法和合法两部分。其中投资移民包括特别投资居留签证(SIRV)、特别退休居住签证(SRRV)、特别创造就业签证(SVEG)等方式,与通过特赦获得菲律宾永久居留权的移民共同构成了合法移民的主要来源。截至2008年2月,菲律宾共有合法的中国公民44,355人,其中持移民证件的有35,455人。而非法的中国移民则主要为合法入境,非法滞留,少部分人则不经过正常通关入境等方式进入并留在菲律宾。此外,还有一些人通过购买菲律宾公民的出生证,改名换姓获得菲律宾人的身份,严格而言仍属于违法,实际上也不包括在菲律宾官方统计的合法移民之列。目前对菲律宾中国新移民数量的估计,一般认为是20万左右,因此显然绝大多数中国移民都不具备合法的身份。

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菲律宾的中国新移民在社团活动上较为活跃。目前一共有三个新移民组织,分别是1997年由30个来自福建和香港的小学、中学旅菲校友会共同组成旅菲各校友会联合会简称校友联2007年6月成立的旅菲华侨工商联总会,以及成立于2007年7月的中国商会。

经过近三十年的移民潮,移民群体本身开始呈现分化。一部分成功而富有的新移民加入重要的菲律宾华人社团,并且与菲律宾主流社会建立联系,而绝大多数新移民则相对默默无闻,其中部分人长期经营惨淡,勉强度生。部分移民时间长,且经济比较成功的新移民,已具备“扎根”意识,他们开始倾向于把自己划为“老侨”之列,生活圈也开始向以菲律宾华人为主倾斜,经营与生意方式不再依赖于新移民社会,相反与菲律宾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与金字塔底层的广大新移民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与此同时,他们对新移民的态度也发生变化,比如说接受菲律宾华人对新移民的判断,指责新移民为了发财不择手段,对主流社会没有贡献等等之类。

在与中国的关系上,经济活跃的中国新移民,因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常往返于中国菲律宾两地。除单纯的商业活动之外,联谊活动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包括接待国内家乡政府官员来访,回国参加恳亲活动等等。据笔者的问卷调查发现,58.8%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有对中国或者国内的家乡进行捐赠,如市政建设、敬老院、学校、寺庙等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那些经济实力雄厚的新移民,相比较而言,这部分群体与国内家乡的联系更加密切(见表一)。2007年,福建省侨捐多达10.2亿元捐赠用途以教育和公益福利事业为主其中泉州市接受捐赠最多,占捐赠总额的44%。2008年则高达11.9亿多元(其中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4亿多元),创年度捐赠历史新高。这其中也正有很大一部分捐赠来自菲律宾华侨华人。从整体而言,中国新移民对中国的事务的关注度,明显超过菲律宾。

表一 中国新移民与中国的关系

是否和家乡政府保持联系?

是否有对家乡进行捐赠?

是(58.8%)

否(41.2%)

经常

50%

0%

偶尔

35%

21.4%

没有

15%

78.6%

数据来源:笔者2007年在菲律宾的问卷调查

中国新移民在菲律宾的商业活动还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有关中国新移民不公平竞争、非法走私、生产和销售伪冒产品、偷税漏税,以及无证营业、非法从事零售业的报道更是常常见诸于菲律宾中、英文媒体。据笔者的抽样调查,有91.2%的新移民商人销售或者生产仿制其他品牌的产品,这些都成为中国新移民在菲律宾饱受批判和指责的缘由。随着中国新移民的大量涌入,他们渗透到马尼拉中国城的每一个角落。中国商人凭借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在当地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和贸易网络,以低于菲律宾华人的商业利润加速商品和资金的流通,这些都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菲律宾华人零售业,也由此背上不公平竞争的骂名。

从整体而言,中国新移民的角色其实更多只是局限在贸易和销售领域,在结构构成上仍以小商贩为主,尽管少数人已经在菲律宾商界崭露头角。此外,尽管部分中国新移民已经凭借其经济实力与主流社会建立各种关系,但大部分中国新移民目前仍处于事业起步阶段,不关心除生意以外的其他事情,生活封闭,语言能力有限,无力化解其他族群对本群体的负面认知,更无能力在菲律宾主流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中国新移民的崛起,以及新移民的社团华,他们无疑将成为一直强大的力量。

在与菲律宾主流社会的关系上,只有那些商业上遭遇中国新移民激烈竞争的菲律宾商人才对中国新移民持负面认识,对绝大部分普通菲律宾人而言,他们对中国新移民并无成见,菲律宾华人对中国新移民的批判,以及少数中国移民的不法活动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认识。

三、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开始不断上升,从最初的留学生、技术研修人员、商务人员再到劳工。新加坡是中国学生的重要留学目的国之一,由于新加坡政府吸引人才的政策,以及新加坡良好的自然和经济环境,很多留学人员在学成之后选择留下来。另外,还有部分中国公民以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的方式移民到新加坡,目前在新加坡的科技界和华文教育领域,很大一部分人就是中国移民。此外,尽管新加坡对非法移民的打击力度非常大,但仍有部分中国公民以打黑工的方式,或者以合法入境非法滞留的方式留在新加坡。

2001年5月,在新加坡成立了以中国新移民为主的社团华源会,这是一个由新移民精英所构成的社团。此外,在新加坡还有一些以中国大学为基础的校友会,这些社团和组织为中国新移民在当地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网络,有利于新移民在当地社会的融合。

新移民的到来给新加坡华人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最明显的表现是华文在新加坡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政府也因此发起“讲华语运动”,鼓励新加坡人提高华语水平。新移民也影响到了新加坡本地的华文媒体,这些华文媒体不仅销量大增,而且在内容编排上也因应新移民做了一些变革,华文广播台的收视率也不断升高。此外,新移民还给当地的华人社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2003年,新加坡三江会馆举行新一届理事就职典礼,就吸纳了三名中国新移民。2005年南安会馆举行招募活动,有大约20名左右的中国新移民加入成为会员。

新移民流入也引起了经济竞争。新加坡没有设定最低工资条例,移民的涌入威胁到当地人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低收入人口不得不大量廉价外来劳工的竞争。此外,新移民与新加坡人之间在言行举止及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以及移民与本土社会的认同态度,都导致了新加坡人对中国新移民的不满情绪,双方一度在网络上召开骂战。

更为重要的是,新加坡是一个身处马来民族和马来文化汪洋大海中的小国,一方面,它必须小心翼翼地在地区大国之间保持平衡,防止过于亲华,以被视为“第二个中国”;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新生的移民国家,新加坡人的国家认同依然是脆弱的,与中国及中华文化的亲密关系有可能影响其公民的国家认同。从这个角度而言,新加坡的华人问题依然充满着敏感性,这也决定了中国外交与侨务政策必须保持一贯的警惕。

    据说在苏哈托统治后期,曾有部分来自福建省的中国公民在其印尼亲友的帮助下进入印尼。另据福建省调查,1996年前往印尼的中国新移民及其子女约3万人,到2005年福州籍新移民已增至5万多人。而文莱因对外国移民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故中国新移民非常少见。由于罕有这两国中国新移民的资料,笔者在此不做论述。

四、总结与分析

有学者认为,在东南亚的中国移民中,15%的大陆移民非常富有,40%的人是贸易商,而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占了另外的30%,剩下的则是性工作者、教师、记者和媒体发行人。如果放在具体的国家而言,这一观点无疑过于抽象和武断,不同的国家因为移民制度、国家对华人支持的不同,肯定影响了中国新移民的构成。但可以肯定是,由于中国新移民的大量涌入,他们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那么,这些新移民究竟会给当地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尤其是对当地的华人?

笔者认为,这种影响是复杂的。如前所述,新移民肯定为本地华人社会输进了新鲜血液,并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复兴,如华文教育与华文报社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维系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但最终能否实现黄朝瀚所谈到的“再华化”,进而促进已经归化的华人在认同上重新亲近中国,笔者认为,现在做出这一结论还为时过早,尽管这一趋势在某些东南亚国家已经有了轻微的迹象。另一方面,新移民所带来的激烈的经济竞争,以及少数不法行为,却引起了包括华人在内的当地社会的不满,尽管部分华人对中国新移民持同情立场,但不排除当地政府采取严厉措施的可能性----尽管在部分东南亚国家,新移民问题实际上还没有进入政府关注的领域。通过对以上国家的横向对比,我们会发现新移民所在国的政治环境实则构成了移民生存的大环境,其所在国与中国关系的好坏,以及中国对这些国家影响力的大小,决定了新移民在当地的前途。在诸如柬埔寨、老挝、缅甸这样贫困的国家,因为需要中国的投资与贸易,以及来自中国的政治支持,在他们对中国大企业敞开大门的时候,往往对非法劳工和小商贩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一旦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不排除民族主义的政党在外部势力的影响之下,推出对新移民不利的政策。

对中国而言,作为在情感上倾向于中国的新生代移民,他们还可被视为在国外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一支力量,诸如推动中国商品的出口,在国家统一等政治议题上表达中国的声音、捍卫中国的立场。但另一方,他们也对中国的外交与侨务政策构成了新的挑战。中国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与当地政府的友好关系,一旦政权发生变化,就有可能造成形势逆转,就像上个世纪60年代在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的那样。当然,随着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日增,当某些国家在经济上或者战略上日益依赖中国时,他们做出独立决策从而背叛中国的机会就越少,这也许是积极的一方面。但是,事实也许并不一定如此。2009年,缅甸中央政府与边境少数民族武装冲突爆发,中国政府实际上无法真正去影响缅甸政府的决策。在缅甸北地区存在大量华人以及中国公民,这些中国公民很多都不具备合法的身份,如果中国政府要维护他们的利益,则很可能损害他与缅甸政府的关系----这一关系对中国的东南亚政策而言无疑是非常关键的。

这就涉及到问题的核心。在像缅甸这样的国家,因为中国在战略上有求于它----就像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印度尼西亚,这从根本上限制中国外交政策的空间,也就是说中国很可能因为战略需求而在保护其侨民的立场上退却。基于此,为了防止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灾难性后果,中国的外交与侨务政策该如何着眼于未来,以应对中国新移民可能造成的挑战,就应该纳入当政者的政策思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