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专题教育暨 “名师面对面——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主题讲座

发布人:吴晓华  发布时间:2019-06-24   浏览次数:365

(文:关亦佳、王琴/图:王芳)为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20日下午,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专题教育暨“名师面对面——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主题讲座在校本部教学大楼A103顺利举办。此次活动由学院主办,学生党总支承办,学院副院长鞠海龙教授、国际政治系主任李皖南副教授、潮龙起教授、江靓副教授、学生党总支副书记吴晓华、辅导员杨雨衡以及全体研究生和学生党员、团干共计150余人参加讲座,活动由李皖南副教授和吴晓华老师主持。

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专题教育宣传部分,学院潮龙起教授、李皖南副教授、江靓副教授分别从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诚信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影响三个方面开讲。

潮龙起教授做讲解

首先,潮龙起教授强调社会道德的重要性,从社会道德引入学术道德,谈到学术道德规范是学术共同体良性运作的基本规范。正常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离不开学术道德的保证,学术道德规范同时也是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保证。学生要尤其重视学术道德规范,讲诚信,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近年来屡有学术不端的报道,潮龙起教授还分别列举了几种投机取巧、学术不端的例子,由此呼吁学生将学术规范内化,为了自己的未来,要坚决杜绝学术不端的行为。

江靓副教授做讲解

随后,江靓副教授主讲了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江靓副教授提到,基本学术规范包括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法律规范和学术技术规范三个大的方面。江靓副教授讲到,学术规范同时也涉及学术论文选题的创新性,要以新视角、新数据以及新方法研究学术课题。选题的途径包括文献综述、怀疑已有理论、从学术争论提出问题、跨学科得到的启示、导师意见以及日常生活找话题六个途径。此外,他提到学术规范包括论文书写规范、引文规范、论文署名规范以及论文发表规范。学生应该注重以上学术论文的方方面面,并将学术规范铭记于心。

李皖南副教授做讲解

最后,李皖南副教授以自己教育孩子诚信为切入点引入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对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健全也有一定必要性,个人诚信的建立也非常重要。遵守诚信,便利自我。学生的诚信除了体现在学术道德规范以及学术论文规范上,还体现在学生出勤以及考试纪律上。作为补充,李皖南副教授也讲了我院《东南亚研究》的学术规范,鼓励大家多多关注与积极投稿。

在“名师面对面——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主题讲座部分,鞠海龙副院长首先强调当今时代充满了各种复杂性。当今的时代背景与过去的相比更为复杂,不同时代的人对当今时代各类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鞠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向与会师生讲述经历过物资匮乏年代的人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更为珍惜。他强调中国之所以有现在的发展成就,主要依靠的是四代中国人“舍命”般的奋斗,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斗而来的,生活在当代的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奋斗成果。同时,他强调每一个人都要努力承担起对他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责任。其次,鞠老师讲述如何理解并选择正确的价值观。第一,要牢记“资本是有灵魂的”。当资本开始运行,它将不再按照人类的意愿发展。当人被资本纳入其运行进程之中,人就会失去自我、失去灵魂;第二,要牢记“权力也是有灵魂的”。当人进入权力运行过程中,人也会失去自我的灵魂,为此,坚守理想信念至关重要。第三,在未来步入社会时,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同时,要始终坚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

(鞠海龙教授在分享)

宣讲会和讲座结束之后,同学们对严谨的学术规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当今复杂的时代也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严肃对待学术规范,清醒认知当前环境,在新时代用青春的知识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会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