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副教授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发布人:温秋华  发布时间:2019-08-07   浏览次数:2550


近日,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张云副教授撰写的《国际关系中的区域治理:理论建构与比较分析》一文在《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7期发表。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全球化由“全面扩容”转向“局部收缩”,合作基础转向区域,区域治理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大现实理论问题,但学术界尚未提出可资参考的、有价值的理论。张云副教授的论文在梳理现有国际关系区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把区域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元单位,通过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提出国际关系中的区域治理理论。在研究中,张云副教授对国际关系中的区域治理进行重新定义,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在众多的区域变量中,提取了区域连结regional connectivity区域大国(regional power)和区域建制regional institutionalization三个基本变量,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区域协调、区域管理和区域监测等三种基本的区域治理机制,最终在理论框架上把区域治理设定为三个基本变量通过特定机制在区域体系中的运转。在案例分析部分,张云副教授选取欧洲、北美和东亚三个地区,运用历史比较和政治比较的方法,对EU模式、东盟“10+3”模式和北美NAFTA模式进行宏观的对比分析,得出了非常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副教授的研究探讨了区域治理研究中基础性、学理性的内容,具有典型理论建构意义,是国内迄今为止较为系统的区域治理理论研究成果。张云副教授的研究从东南亚研究入手,通过跨学科研究凸现区域治理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国内学者对政治科学学科体系中关于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理论探索,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治理的中观理论和微观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持。中国社会科学的审读专家认为该文是一篇针对重大学科理论的、严肃的学术文章,学术价值突出,相关研究与联合国大学区域一体化比较研究中心UNU-CRIS的研究同步具有国际学术的前沿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该文以区域为元单位解释了全球治理区域转向的历史动力和未来可能性,突破了传统“国家中心主义方法论”的制约,为不确定时代的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区域路径。该文还改变了以往区域治理研究中过于侧重区域或过于侧重治理的认识路径

该文是迄今为止我校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第一篇国际关系类高水平论文,是我校比较政治与区域国别研究的重大突破,原创研究上奠定了冲击高水平学科的理论基础。该文对区域连结、区域建制和区域权力结构的变量提取,及区域协调、管理和监测三种机制的分析,国际、国内的区域治理研究提供了一套理论框架,对我国方兴未艾的“一带一路”研究、周边外交研究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都有重要启示。

该文是我校政治学科“区域国别与东南亚研究”团队的重要学术成果,也是张云副教授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视下的东南亚‘区域主义’研究(19611991)”(批准号:16BSS046)的阶段性成果。